情况下,中老年人、女性学员学车比较慢,而教练的奖金与学员考试的通过率挂钩,因此,教练比较喜欢手脚灵活或有一定基础的学员,讨厌中老年人和女性学员。
遇到这些难带的学员,教练往往采取隐性歧视的方法,一般骂了几次后,一些学员会要求更换教练,另外一些学员则选取送红包、请吃饭的方式,以获得教练的善待和重视。不论最终出现哪一种结果,受益的都是教练。
缺场地。训练场地缺乏,每次学车都要打车
颍东区居民胡森去年9月份报考驾照,报名费3300元。今年5月份领取驾照后,胡森算了一笔账,为了学车,他总共花费五六千元。
胡森告诉记者,由于工作原因,他的时间很不固定。为此,他与教练约定,每次练车时先通个电话。时间长了,胡森感觉很不好意思,教练也经常抱怨打电话麻烦。为此,胡森为教练充了四次电话费,每次100元。
更多的麻烦来自日常训练。这两年,由于报考驾照的人数激增,很多驾校的训练场地严重不足。为缓解这一矛盾,一些驾校让教练员带着学员到开发区等偏远地方的空旷路段进行训练。
这样一来,不会开车又赶时间的胡森,多数时候只能打车前往训练地点。几个月下来,仅打车费一项,胡森就花了一千多元。
“练车的地方不固定,今天可能是国际会展中心附近,明天又可能跑到抱龙桥附近。”采访中,胡森向记者连连抱怨。
更为可笑的是,已经领取驾照两个月了,胡森几乎不敢在市区内开车。“驾校的训练完全为考试而设,开了几次车都出现了刮擦事故,赔了别人七八千元”。
退费难。几个月无法考试,费用退还不足一半
颍东区农民秦飞在外打工多年,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展,老板要求他尽快考取驾照,以便驾车为他人送货。
在朋友的介绍下,今年1月份,秦飞在济南一驾校报名参加B照的考试,当月科目一即通过测试。随后,他几次预考均顺利通过,但几个月过去了,秦飞迟迟不能参加科目二的考试。
原来,由于该校报考驾照的学员较多,而我市的标准化考场一直没有建好,参加B照科目二考试的学员大量积压。考虑到自己在外地还有工作,秦飞要求学校退费。
学校经过计算,只退还秦飞近2000元的费用,不足报名费的一半。对此,学校解释称,这里面扣除了考务费、证件费、管理费等,并提供了相关的票据。
“交钱容易退费难。”拿着这笔钱,秦飞感慨万千。采访中,不少学员都面临着这样的尴尬,犹豫在退费与不退费之间。
链接:教练收“黑钱”被辞退
2010年11月1日,济南某驾校的一些学员到驾考中心参加机动车驾驶证科目三考试。有人以考试中心考官收钱能包过关为由,收了一部分学员的钱,并保证考官收钱后会对这些学员实行包过。得到消息后,交警部门立刻进行调查,发现是该驾校一名张姓教练收了5名学员的钱,共计3000元。
事情发生后,该驾校将教练私自收取的钱退还给5名学员,并向学员赔礼道歉。同时辞退了教练员张某某,并罚款3000元。交警部门也暂停受理该驾校考试业务,请其自查整改。
为了杜绝教练员“吃拿卡要”,济南市运管处制定了《济南市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廉洁执教规定》,该规定下发至各驾驶员培训机构。《规定》共有七条,主要就是禁止教练员“吃拿卡要”。
从当年12月起,济南开展教练员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打击驾校内教练不规范的教学行为。对群众反映强烈、教学违规行为查实的教练员,严肃查处到位,绝不姑息,一定要将“吃拿卡要”、敲诈学员等性质恶劣的教练员清除出教练员队伍。
两年来,我市教练员队伍形象明显好转,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但少数素质较差的教练员给整个行业抹了黑,教练员“吃拿卡要”的现象依然见诸网络和报端,引发市民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