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0日,是山东路桥驾校建校30周年的纪念日。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山东路桥驾校的前身——济南汽训队是济南历史上第一家专业驾校。从某种程度上说,路桥驾校走过的30年光阴,正是济南驾驶培训行业30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被关注到创造辉煌的缩影。
如今的山东路桥驾校,早已告别了济南汽训队时代的房舍简陋,也不再是只有大货车的济南第一驾校,如今的山东路桥驾校,已经成长为济南驾培行业的一面旗帜——就在去年,山东路桥驾校在全省500多家驾校中脱颖而出,被省文明办等单位授予“山东十佳文明驾校”称号,成为济南50多家驾校中唯一跻身全省驾校“十强”的佼佼者。
三十而立。已经成为济南驾校龙头企业的山东路桥驾校,正以创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驾培市场,力争开创济南驾培行业的新篇章。驾校今年推出的若干个性化服务举措,能根据学员不同的个人情况来设计学习过程,受到了很多学员特别是“上班族”的欢迎。
济南历史上首开办驾校先河
1984年10月10日,山东路桥驾校的前身——济南汽训队正式成立,济南历史上的第一家驾校从此诞生,十几部大货车就是全部的家底。1987年前后,济南汽训队更名为济南第一培训队,济南人俗称的“济南第一驾校”从此叫响了名头。
对当时的济南人来说,学习驾驶可是件“高大上”的事情。当时的培训也的确称得上“高大上”。来自济南各大单位的学员都要在这里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脱产培训,“师傅带徒弟”,手把手传授驾驶技能。“那会儿学车得排队,等上9个月才有名额”,山东路桥驾校校长张军回忆说,当时的自己还只是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那时学车并不像今天这样属于人人必备的技能,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各个单位需要司机时,便以委托培训的形式,送到这里进行学习。”
尽管时值改革开放初期,但“第一驾校”已经充分意识到如何用优质的服务来赢得社会满意了。驾校主要创始人吴兆森目光长远,率先喊出了“精心培训、严格训练,为社会培养合格驾驶人才”的口号,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管理,严打当时弥漫着拜师意味的“吃拿卡要”行为。从今天行业的角度看,这一举措仍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性。
“二次创业”蓄力再铸辉煌
花无百日红,当历史的车轮走入20世纪90年代,如日中天的济南第一驾校由于内外部种种原因,突然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车辆数由最多时的50辆骤降至15辆,不少教练员另觅他处,社会上一度流传着“第一驾校不干了”、“第一驾校要解散”等传言。
转机发生在1999年前后,第一驾校在李志、袁乃忠两位经理的带领下,走上了艰难的“二次创业”道路。这一时期,随着汽车开始逐渐进入家庭,驾驶培训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第一驾校”果断放弃以大货车为代表的培训模式,2000年,驾校第一次引进了小汽车作为教练车,并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为了招到更多的学员,我们拼了命地撒传单”,张军回忆说,那段时间,驾校从上到下没日没夜地干,就是为了能多招一个学员,多赢得一份市场。与此同时,“第一驾校”重拾管理严格的优良传统,严格约束教练员行为,有一名教练,仅仅因为让学员为其买了5个包子,便遭到了开除。
到2004年,“第一驾校”已经重新赢得了社会上的好口碑,驾校也重新恢复到50辆教练车的规模。“第一驾校”给济南驾驶培训市场留下的诸多“第一”就是在此之后完成的:2005年,引进全市第一家电子桩考仪;2006年,建立全市第一家九项考试场地;全市第一个建立客服部的驾校,从此有了受理学员投诉的渠道;全市首个建立网站的驾校……
我市唯一一家全省“十强”驾校
2005年,“济南第一驾校”正式更名山东路桥驾校,从此翻开了崭新的发展篇章。“到